欢迎您访问博鱼app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8823427775

博鱼app官网下载资讯

常见问题

博鱼app官网下载《江苏要情动态》 江阴高新区探路大中小企业深度融通发展

作者:小编2024-07-08 17:19:42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正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开放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特钢新材料产业集群,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共享能力,赋能中小企业;做专做精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2019年,江阴高新区获批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双创特色载体。请关注本期《江苏要情动态》要目文章。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正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开放创新为特征的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特钢新材料产业集群,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共享能力,赋能中小企业;做专做精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2019年,江阴高新区获批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双创特色载体。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可作为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举措。江阴高新区推动大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创新链、价值链等维度深度融通,龙头企业主导、政府部门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搭建“双创”平台,做强大企业与做精中小企业双向发力,探索融通发展新路径,可为全省园区提供有益参考。

  中小企业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体,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可忽视的力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不仅需要大企业引领,更需激发中小企业活力,让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以创新创业为纽带结成共同体。如何推动大中小企业深度融通发展成为新时代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支撑制造业创新的必答题。

  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印发的《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不少于50个实体园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色载体,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融通发展新格局。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创新创业的主阵地——江阴高新区,近年来积极推动“双创”再升级,打造“特钢新材料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并于2019年7月获批成为国家级双创特色载体,江苏省仅三家,最高可获得5000万元的中央财政支持。

  江阴高新区是国家高新区中唯一把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作为特色产业的园区,已形成以千亿级企业为龙头、规模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梯度格局。大中小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资金融通、品牌嫁接、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融通发展需求强烈。

  “围绕特钢新材料这一特定行业,江阴高新区积极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专业化支撑、特色载体助力融通的良好局面。”江阴市委常委、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江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兴华说。

  大企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江阴高新区聚集了全球最大的单体特钢生产企业兴澄特钢、全国最大的钢丝绳和大桥缆索生产企业法尔胜、全球最大的超硬复合耐磨切割丝和钢帘线生产企业贝卡尔特。依托这些龙头企业放大产业链关联项目带动效应,江阴高新区特钢新材料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营收超千亿元,覆盖高新区及其他地区超1500家大中小企业,带动区域内两个特钢新材料及金属材料市场迅速壮大。2019年,江阴高新区特钢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产值86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2%,兴澄特钢的高性能轴承钢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法尔胜泓昇集团通过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复核。

  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新活力。一些为大型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瞄准国内国际一流水准,做精单一领域。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的桥梁缆索国内市场占有率约60%,国际市场占有率约30%;江苏大东钢板有限公司专注于表面涂装钢板领域,产品国内外领先;江阴金童石化装备有限公司研发出以锻制管件为核心、绕管换热器为新产品的新技术,2019年获得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经与上游企业兴澄特钢共同研究钢材配方及工艺,全球首创2000MPa级高强度大桥缆索镀锌钢丝用热轧盘条,成功应用于沪通长江大桥,推动大型企业集团在产品种类上向世界一流进发。

  特色载体助力融通发展。特钢新材料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建成省级金属材料众创社区、省级特钢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省级技术交易市场江阴分中心、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国家船舶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法尔胜省级金属材料检测与服务平台等特钢新材料双创平台14个,资本服务机构42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个。截至2019年9月底,促成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达成的交易额或服务额、投资额超768亿元;大企业通过增信、担保、订单质押、应收账款确权等方式,帮助178家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辐射带动力同步提升,支持开发区以外的中小企业数1880家。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往往被视为大企业的附属,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深层次协同。江阴高新区着力打通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堵点”,在壮大产业集群,形成梯次发展格局基础上,做强市场主体,激发“以大带小、以小促大”活力,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依托各方力量探索多种融通模式。

  “江阴高新区坚定实施产业强区和创新驱动战略,始终把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作为战略特色产业,以产业规划引领科技招商,大力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江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志军说。

  高新区今年出台的《关于开展“争当践行新发展理念示范者、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活动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推动中信特钢、法尔胜、贝卡尔特等龙头企业实施精品化战略,吸引上下游企业围绕龙头企业集聚。

  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提,是做强大企业自身。高新区出台产业强区20条、科技创新30条、人才激励20条、总部经济类企业扶持政策等,从土地指标、奖励补助等方面加大对总部企业和龙头企业支持力度,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贝卡尔特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等总部型企业的辐射带动日益凸显。

  产业集群的壮大推动企业广泛协同。中信特钢与100多家企业有业务往来,涉及金属制品、机械制造与加工等行业;一些中小企业每年为法尔胜提供装备和零部件配套的收入就可达几千万元。在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下,德尔热能机械、精力汽车、全华丰精锻、创裕机械等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德国采埃孚公司、日本发条株式会社等成为该产业集群企业重要合作伙伴。

  信息化融通方面,江阴高新区依托龙头企业,陆续建立特钢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制造云平台等特色平台,打通与中小企业对接通道,并把智能制造、企业上云等两化深度融合经验转化为信息服务能力对外输出。

  法尔胜泓昇集团打造以Yigo-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核心的金属丝绳长流程信息管控平台,已对接周边40多家中小企业。下一步,江阴高新区将支持该集团“云端Yigo-ERP推广”项目建设,向金属制品、线缆、光缆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云化ERP产品,强化区域辐射和带动能力。

  人才支撑方面,针对江阴中小企业专业人才支撑不足问题,江阴高新区支持中信特钢学院建设,打造特钢新材料领域专业化开放共享培训平台,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专业技术、管理等方面人才培训,部分培训由中信特钢集团主要领导亲自授课,有力保障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人才需求。

  设备共享方面,江阴高新区鼓励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研发装备、检验试验设备等,解决中小企业无力承担高额大型设备投入难题。江阴齿轮箱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对所使用的特种钢材性能指标有较高要求,公司借助兴澄特钢的检验平台,实现高精度检测,保证产品高质量。

  如何让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则是现阶段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更为关键的一环。近几年,江阴高新区集中力量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为大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新鲜血液。

  构建两大企业成长梯队。江阴高新区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两大培育路径,建立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梯队,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精准帮扶一批重点特钢新材料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科技金融扶持方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难题,江阴高新区加大科技金融扶持力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首保的补贴可达50%,高于江阴市。高新区还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设立了从天使、中小企业转贷、定增到并购重组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总规模超60亿元。

  打造全周期孵化机制。江阴高新区构建“众创苗圃—研发孵化—科技加速—产业化”的中小企业培育有效机制,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无缝对接、从“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的突破发展。高新区已建成创新创业载体150万平方米,80%以上为大中小企业融通类载体,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

  目前,江阴高新区特钢新材料及制品领域已拥有20余家中型企业、200余家小型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达45家。高标准轴承钢、超大规格连铸圆管胚钢、超高强度耐久性桥梁缆索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获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双创特色载体后,江阴高新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江阴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制定《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项目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整合大型企业、高校、资本、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资源,搭建开放平台并引导企业加入,对平台取得的先进成果予以表彰和奖励,让平台真正发挥作用。

  以数据协同为基础,高新区已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3家、省级17家。支持法尔胜建设的桥梁隧洞结构安全在线监测云平台,探索出“智能缆索产品”+“健康监测云平台”+“大数据服务”商业模式,吸引数十家上下游企业、信息技术企业、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平台,加速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到市场应用进程。

  新型研发机构助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由江阴高新区与东北大学、华西村集团一村资本公司、深圳昀润投资公司四方共建的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构建起“政产学研用金”新型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总投资3.5亿元,其中拨付中央财政补贴1000万元,是此次重点建设的6个平台中投资最大的项目。研究院为中小企业提供中试场地、设备及公共检测平台。其理事会由法尔胜、兴澄特钢、贝卡尔特亚洲研发中心等38家行业企业组成,可及时共享创新资源。目前已有1个产业化项目和10个中试项目在研究院落地。

  高新区还搭建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多维构建融通发展生态。技术服务方面,高新区引进第三方领军型服务机构——新松机器人、爱波瑞和华中科大研究院,开展面向上下游的智能制造成熟度诊断测评,培养具有精益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产业人才。金融支撑方面,高新区打造综合金融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互助转贷基金平台,设立“互助资金池”,企业只需按申请金额的1%—2%向资金池交纳互助资金,就可申请互助基金的转贷,解决企业因自身条件限制无法申请使用转贷资金的问题,使中小企业得以开辟一条新的合作通道。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江阴高新区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路径,对省内园区“双创”升级、在后疫情时代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大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受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正面临着资金链断裂、贷款违约等一系列问题。龙头企业牵引产业链协同复工达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共渡难关,正是后疫情时代,保市场主体、助经济复苏的有效举措。

  从江阴高新区的实践来看,疫情发生以来,兴澄特钢迅速梳理出上下游相关联的物流仓储企业、原辅材料码头和配套企业,得到江阴高新区及时指导支持,区内特钢新材料产业集群企业率先实现100%复工,有效助力集群内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江阴高新区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切入点比较准。相较于包含各行各业的融通发展,深耕特定行业更有利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通,提升产业协同效率。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作为配套协作的供应链关系最为常见,但要实现产品生产与供应的高质量,需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改变目前简单的配套协作关系,构建起供应链、创新链、数据链、价值链等多方位、多角度关系。

  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大中小企业融通提供了条件。江阴高新区数字化转型起步早,使大企业能以终端产品数据来指导产品开发和营销,中小企业实现全链路数字化与在线化。在此基础上,高新区还以平台赋能产业创新,实现大中小企业之间创新能力共享、成果转化和品牌协同,打造协同创新链;以公共服务促价值链提升,构建包含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融通生态,从而实现大中小企业更深层次融通,更好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资本参与。江阴高新区把平台载体作为大中小企业信息、资源、能力、品牌等对接融通的重要渠道,并明确各参与方角色定位,推动双创特色载体有序发展。

  其中,龙头企业最了解产业规律特点,掌握产业最核心资源,由大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牵头打造产业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等开放平台,有利于向中小企业精准提供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政府提供配套支持,可保障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法尔胜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金属材料联合创新中心,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平台筹建,设立产业基金,有效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中小企业通过平台了解产业链缺失环节进行补漏,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鲜血液。

  企业是融通发展的主体,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大中小企业地位不对等、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欠缺等因素制约融通发展。提高大企业引领带动融通发展能力、中小企业参与融通发展能力是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根本。

  江阴高新区做强大企业与做精中小企业双向发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培育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使中小企业在新的产业形态下快速迭代,创新成果得以通过创新链、供应链、数据链回流大企业,开创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赢新局面。(完)